logo
楼市资讯

重磅!“自由迁徙”时代即将到来!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21日
来源西瓜说房

发改委4月8日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指出,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

1.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2.城区常住人口300 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3.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本次文件的重要看点就在于,300-500万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自由迁徙”时代即将到来。


01

为什么是300-500万的大城市放宽落户?


首先,西瓜君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

城市等级由什么决定?

人口是唯一标准。

中国根据城区常住人口划分把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中国现在有多少个I型大城市?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人口指的是城区人口,县城的人口是不算在内的。如重庆虽然全市有3000万人口,但主城区人口只有851万。

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目前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3座,除了北上广深这四个超大城市,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沈阳、长沙这9个城市为特大城市。


对比此次文件要求,就是说这13个之外的其他城市,绝大部分都得开放落户,至少得大大放宽门槛。

他们是:西安、苏州、合肥、济南、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昆明、石家庄、南昌、福州等城市


300-500万人口大城市落户限制的全面放宽,意味着“自由迁徙”时代即将到来。

禁止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或将消失


在实际政策落地中,我们知道其实城区500万人口以上的,天津、重庆、南京、杭州这些特大城市也早已出台了各种人才引进和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落户条件。

这些城市只要是本科学历,并迁移社保,基本上落户没有多少难度。

深圳更是有本科毕业生落户补贴1.5万的“求贤若渴”政策。

即使是在广州,也有本科生不超40岁即可落户的宽松政策。


可以看出,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进行“抢人”,重点抢的是本科学历以上的年轻人群体落户。


有一张本科文凭,就可以在全国除了北京、上海的任何城市自由更换户籍所在地。


20年前,以至于上溯上百年的中国居民,没有太多自由迁徙的能力和制度空间。以至于产生了“盲流”(没有目的盲目入流的人,指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多为农民进城)这个带有深深贬义和特定历史色彩的词。


《闯关东》:不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户口”捆绑着医疗、教育、土地、住房等资源,让大多数人们只能选择“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上大学、找工作单位、和当地人婚姻是很少一部分人才能实现户籍迁移的渠道。


中国过去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已经在这一代大学生中逐渐消亡,实现了巨大的变革。


02

二线城市尤其是很多省会城市正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本次户籍政策的改革,将会对未来的人口流动有巨大影响。

人往高处走,大城市的就业就会,收入水平,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是小城市不能比的。


大城市放开落户后,对其辐射范围内的小城市具有巨大的人口“吸力”。犹如抽血般源源不断的吸收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城市间的竞争,同样残酷。



在社科院研究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因为户口制度导致的机会不平等,被排在广州之后。


在过去,各级城市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主要目标是农村户籍人口,这也是中国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农村户籍人口迁移到县城→县城迁移到地级市→地级市迁移到省会城市→省会城市迁移到一线城市。


人口迁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育水平,人际关系,工作岗位,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决定了迁徙者去往另一个城市后是否能立足并生活的更好。


“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处于下级城市的人口往往并不会直接跨越数个级别来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而是选择步步为营,首选距离家乡更近的城市迁移。



中国城市群分布


本轮人口迁移的过程中,有一大批二线城市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苏州、合肥、济南、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昆明、石家庄、南昌、福州等城市。

当前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了16个百分点。这就是2亿人的落户需求。


这其中,绝大多数就是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但是落不了户的。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由于学历在大专以下、在二线城市中落不了户的分。

因此这些城市放开放宽落户,有利于加速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加速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二线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京沪等超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够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就成为人们落户的重要方向。

城市的发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齐步走,而是要优先发展特中心城市。在京沪等超大城市出现大城市病、成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够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尤其是很多省会城市正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通过放开落户,引进人才,吸引人口流入,实现做大做强,进而带动全省发展。


从去年底以来,整体落户的门槛有很大的放宽放松。除了超大城市外,大中城市都在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一个方面是原来主要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现在则是突出强调中心大城市带动都市圈、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另一方面,原来吸引的都是中高端人才,现在不光是人才,而是吸引劳动力。

毕竟城市要发展,不能光只有大学生,也要有很多一线工人和服务业人员,城市才能更好的发展。

03

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人口的速度将大大提升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


在超大城市北上广深人口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未来的城市人口增量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

1.超大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对人口的吸纳。

2.一些100万到1000万的省会城市将会快速吸纳人口到接近环境承载力的程度。


对每个自由人来说,未来最好的居住地要么是去大都市圈,在超一线城市为了最好的工作职位和收入奋斗。

要么退而求其次,到省会城市买房落户,安居。


在这个过程中,二线城市是最有生命力的,成长最迅速的。


那么,北京和上海呢?



在西瓜说房的城市金字塔模型中,北京和上海完全是以逸待劳的。

作为大城市群的核心,二线城市发展的越好,越能为其继续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轮政策对以北京和上海为核心的“京津冀大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同样是较大利好。

北京和上海死守着的旧时代“户籍限制”规则,是旧时代最后的堡垒。

大家认为京沪户籍政策何时会真正放开?

欢迎在文末下方留言,和小编讨论。

预约咨询

高学历精英团队为您服务
立即咨询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