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5条地铁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哪个片区最受益?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21日 | 来源西瓜说房 |
日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官网上发布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涉及到5个建设项目,具体为:
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原CBD 线)
新机场线
22号线(平谷线)
冬奥支线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
西瓜君认为,每条地铁线路的修建,都是未来片区发展的先声。
北京地铁每公里成本可达10亿,凡是地铁开通的沿线和节点,必定是政府经过仔细研究调研,认为未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区,只有这样,政府作为最大的“地主”,才能通过后续对周边大大升值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回成本,再修建更多的地铁,形成良性循环。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先行后,其他社会资源自然会紧跟而上。这也是政府主导规划和开发模式下,城市的发展路径。
一条条地铁犹如一座城市的先锋队,最先将待开发的“蛮荒地区”抢占,扩张城市发展边界。
上图中,蓝色的为截止2021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图.
可以看出,北京沿着西南(燕房线)、正南(新机场线)、正东(22号线)、正北(17号线)都有新修建的地铁线路在延伸。这些方向也是北京未来主要城市扩张的方向。
从市域范围内看,本次5条地铁的调整方案也明确了4条线路的开通运营时间,都是2022年。
对于部分靠近市域和周边发展潜力有限的片区,地铁虽有利好却有限。因为片区附近已经有地铁线路,且周边已经没有太多的未来想象空间。
获得最多利好的将是两种地方:
第一,未来有更多发展潜力的主城边缘地区。
作为主城边缘地区,其具有“空白”优势,未来增量空间大,一旦获得巨大的政策支持,将很快“腾飞”。
亦庄新城就是一则主城边缘地区,从一穷二白到占“半壁江山”的发展案例。
第二,新机场沿线。
机场将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形成交通枢纽和未来的资源吸附核心。
顺义机场的设立不仅让顺义依靠空港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地铁机场线的设立,沿途道路的修建,更是让去往机场必经的望京地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望京片区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其是去机场的必经地带密不可分。
本次五条地铁线中,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原CBD 线)和冬奥支线都属于主城内部线路的延伸。其他三条对应的是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三根主轴,这三条地铁将对沿途的三个片区产生重大利好。
他们是:1.新机场沿线及丽泽;2.通州副中心;3.回天地区。
平谷线的开通对通州副中心哪些片区利好最大?
新机场线沿线中哪里最有发展潜力?
回天地区以后坐地铁是否会顺畅很多?
欢迎在文末留言与小编讨论。
以下为本次5条地铁规划线路的具体调整公示:
根据环评公示:5条线路、161.1公里获得调整;既有线路改造39.7公里;新建车站56座;改造车站15座;新建车辆基地4处;利用既有车辆基地1处;未来,22号线(平谷线)将设20站,连接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地区;新机场线将通丽泽商务区;调整方案也明确了4条线路的开通运营时间,都是2022年。
01
涉及5条线路、共计161公里
据了解,《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中规划建设12条线、262.9公里,同意新机场线起点调整为牡丹园站,线路长度为59.8公里。除平谷线、CBD线外,其余项目已开工。
其中平谷线、CBD线及新机场线属于已批复建设规划中的线路,本次调整优化了线路走向、敷设方式等,冬奥支线属于新增项目,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属于既有项目改造。
根据环评公示,本次调整主要涉及《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中的5条线路:28号线(CBD线)、新机场线、22号线(平谷线)、冬奥支线、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并兼顾这几条线路车辆段、停车场的用地范围。
5条线路总长度共计200.8公里,其中新建里程达161.1公里,既有线改造39.7公里,新建线路中地下段长度为112.4公里,高架及过渡段48.7公里;新建车站56座,改造车站15座;5个项目规划新建车辆基地6处,涉及调整的新建车辆基地4处,利用既有车辆基地1处。
02
新机场线:终点站调整为丽泽商务区
线路终点由牡丹园调整至丽泽商务区,线路长度由原规划的59.8公里调整为47.5公里,车站由原规划的6座调整为5座,原规划车辆段和停车场不变。
其中,新机场线草桥以南段44公里和原规划方案一致,包含车站4座,磁各庄车辆段和新机场北停车场,且北航站楼--草桥段项目环评己批复,于2016年开工建设。本次新机场线调整的工程为草桥至丽泽商务区段,目的是为了避免穿越北京市主城区,线路长度为3.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丽泽商务区站1座。
据介绍,丽泽商务区目前在建有14、16号线两条线路和规 划11号线,新机场线与这三条线路衔接,可大大扩展一次换乘的服务范围,提高新机场线服务水平。
03
28号线(原CBD线):终点站调整为广渠东路站
线路终点由原规划的九龙山站调整为广渠东路站。线路由4.9公里调整为8.77公里。车站由8座调整为9座。设车辆基地1座,选址由庆丰公园调整为广渠东路,面积增加18公顷。计划2019年开工,2022年开通运营。
04
22号线(平谷线):将连接通州副中心
调整方案明确,平谷线未来将连接通州副中心,线路路由、制式发生调整,地下线路长度大幅度增加。此外,平谷线还将预留三河支线。
平谷线起点由东风北桥站调整至东大桥站,终点由洵河弯站调整为平谷站。线路长度由原71公里调整为78.6公里,车站由原11座调整为20座。设一段一场,原规划选址调整,规模增加61公顷。计划于2019年开工,2022年建成通车。
05
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2022年开通运营
线路长度约3.6km,设站4座。计划2019年开工,2022年开通运营。
冬奥支线工程北起金顶街站,沿石门路、金顶西街向南敷设,过阜石路后由北辛安路转向首钢地区,之后沿规划的修理厂西路向南,过石景山路后至本期工程终点,采用全地下敷设。线路长度约3.6km,设站4座,分别为金顶街站、金安桥站、北辛安路站、首钢站。
06
13号线扩能提升:分A、B两线,2022年开通运营
13A线由车公庄站至天通苑东站,线路全长30.28km,其中新建16.76km,全线设车站18座,新建车站13座,改造5座。采用8B编组,新增停车场1处,面积23公顷。考虑资源共享,检修由13B既有霍营车辆段解决。
13B线由东直门至马连洼,线路全长32公里,其中新建5.8公里,车站15座,新建车站6座。采用6B编组,利用既有霍营车辆段。计划2019年开工,2022年开通运营。
07
与原规划方案相比更具环境合理性
《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认为,与原规划方案相比,本次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后地下线路长度占比大幅度增加、车辆制式调整更利于噪声振动控制,同时路由调整能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服务冬奥会”等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战略要求,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布局与结构具有环境合理性,调整方案环境更有利。
例如,环评报告指出,在系统制式调整上,平谷线、新机场线及28号(CBD线)的制式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不同制式噪声振动源强对比分析可知,APM和直线电机噪声振动源强相当,调整前后影响不大;同等速度条件下,市域D型车噪声源强和振动源强都要比地铁AB型车要低。因此,从噪声振动影响及其控制角度分析本次二期建设规划调整中有关线路制式的变化,具有环境合理性。